2007年8月19日

創意+傳統vs企業精神+行銷...方便之國

首先、kenski是個歐里桑對珠寶並不是很了解,比較有興趣的是行銷與商品的創意。看倌們看得出下圖的墜飾圖案與右邊的飛簷裝飾有何相似之處嗎?

日前先在王城氣度雜誌(18期)--萬般巧思皆創意、金瓔銀珞寶麗寶一文中看到介紹李帆純先生堅持自行設計的路、將台灣各地名勝古蹟如台南孔廟、台中公園湖心亭、民間信仰如筊杯、劍獅,透過創意將傳統的元素轉化成為一件件國際比賽等級的工藝品(請見該網站)。 後來收到DM(PAOLIPAO NO.34)打開內頁便看到這樣用心的行銷(下二圖),農曆七月七號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同一天也是台南特有的做十六歲習俗的節日,商店特意準備了設計獨特的贈品作為"來店禮"與剛好有子女滿16歲的"成年禮",與潛在客戶們搏感情,kenski不禁對這樣的企業精神與行銷留下印象。


有感而發: 在台灣土生土長,對家園理所當然感情深厚,台灣有很多值得誇耀的人與事,但回到本文想點出的,這樣用心的企業行銷似乎越來越少了,電視上大企業由專業廣告公司製作的廣告行銷且先不論(因為大企業投入的預算大),在地方電台我們常聽到的廣告,卻多半是借用電視的流行語跟橋段改編,這樣的現象在kenski的解讀只能算是一種"方便",而這樣"方便"的邏輯慢慢地讓台灣成為了一個"方便之國"(如:違建的普及)。

今年有幸走游德國,對於"方便"的邏輯東西大不同,在德國的地鐵或捷運站我發現兩點不同的"方便"一、德國的車站沒有驗票口、同理也沒有出口的票口,優點是你可以快速的進入車站來到月台,同時精省了空間方便讓更多的人可以在車站裡頭流動,捷運的做法是樓梯口有個打印時間的小機器,只要把票插入可以迅速地在票上打上時間印記,然後同搭乘火車般您便直接進到車廂找到位子坐下,這張票根或許有(或沒有)站務人員來驗票,到您下車直接離開車站,只憑您一開始按照您要搭乘的距離在自動售票機購得的一紙車票。二、在捷運或鐵路的沿線會穿過都市與鄉間,在鄉下的車站可能是個完全開放的亭子,一旁泥土地上除了停車、有個鍍錫鐵板搭建的車棚放置腳踏車;在社區的車站可能見到售票機與販賣機外便是樓梯往下與鐵道下穿過涵洞的道路相連接,完全實用主義的"方便",進到鬧區或是中央車站,車站多半是鋼構的天棚,除了讓火車直接進到棚內月台外,讓人們一目了然且方便的在車站中穿梭,或簡單小巧或大型集中完全因地制宜"方便"卻"實用",而德國鐵路準點且四通八達眾所皆知
反觀台灣這樣一個"方便之國",成文法是為那些不會不能鑽法律漏洞的人設置的,立法院堆積了成堆的法案待審通過,人民若洽公需要因地因時制宜的卻多得到官腔的回覆,立法再多總跟不上社會的變化,比較“方便“的東西不同處,試問~沒有票口台灣能不能?像高鐵台南站般美侖美奐的大車站是否有必要?我想值得你我思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