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2日

太陽能光電論壇心得

巧或不巧地kenski身處台北世貿會議中心的太陽論壇,把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首先定義太陽能光電,英語叫PhotoVoltaic,大陸稱光伏(比較直接的翻譯詞),開場的幾位重量級人物有台灣茂迪、大陸尚德、日本sharp、美商應材的四位重量級人物,演講的內容都說到這幾年來太陽能產業的快速成長,主要產品兩類為多晶矽MultiCrystaline與薄膜的太陽能電池,而受限原料(矽晶)的供給短缺,因此不管是原料與現貨的價格都居高,短缺的狀況據說2009年才會舒解,可以說是一片榮景,但演講中仍點出了技術、市場面可能的障礙。

關於技術面--兩類的太陽能電池各有擅長,薄膜的技術較新能源轉換效率較高,"單位瓦的成本"較低,可以說是將來的方向;多晶矽的技術較普及(台灣的茂迪與益通都是),兩者都會有耐用度、也就是廠商保固層面的問題,因為太陽能電池會因為溫度上升電壓輸出下降的問題、因下雪等重力因素導致超過本體強度極限而損壞、最後則是生產的良率問題(單位產出9個中6-7個良品)。
關於市場面--目前全球的市場歐洲便佔了一半(其中德國又占近九成),預估趨勢是接下來兩年日本的市場會大幅向上與歐洲平起平坐,而這樣的成長在德國的Feed-in法令是市場成長的主要功臣,所謂Feed-in也就是鼓勵民眾安裝太陽能板在自家屋頂上,產出的電由政府已保證價格收購回送到電力公司,回饋到民眾的電費上。此一法令是由當時執政的綠黨提出,因為成效良好帶動了市場與許多的就業機會,即使政黨輪替,政策普遍被接受而延續。(目前Feed-in除了太陽能外,另一半則來自風力發電。)

註--我跟婆今年去德國旅行時,有看到鄉下的穀倉屋頂有大量的太陽能板、柏林車站的玻璃帷幕建築也是佈滿太陽能板,那時候並不知道原來德國有這樣成功的法令推動環保能源概念。

最後回答問題,為何美國加州沒法像德國一樣透過法令定價帶動下一個美國市場,這位身兼歐洲與德國PV協會會長的Dr. Winfried Hoffmann先生說道問題是“教育“,試問一公升油要多少錢?大家都知道,而每瓦電價(或每瓦發電成本)幾乎大家都不清楚,相較使用燃油發電、核能發電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不斷努力向下靠近,但這樣的產業或是環保觀念必須要靠政府法令、教育與民眾認知才能有成績,與會的太陽能廠商們應該都是這樣期待著吧~德國,還真是個特別的國家與種族,值得我們借鏡與學習。
大會官網: http://www.pvtaiwa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