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

成人的灰色世界

成人的世界不像兒時或年少的單純,有太多人情事故無法自外其中。

(路口)念書時哲學老師說,沒有所謂的好人(或壞人),只有好事(對的事)、好的作為。因為人生就像無止盡的叉路選擇,一個路口做下選擇,接下來又是下一個路口。向左向右或許單純,選擇近路或遠路、好走或難走,有時選擇卻是做好(為善)或不(或稱為沒有選擇去做好),選擇的部份並沒有太多灰色,對就對、沒做就沒做。一個一般的好人可能會在下一個時點做了壞的事、壞的選擇;同理一個壞人也可能在任何時點做好的事、好的選擇。

(路口心理學)我的觀點在於心態的部份,不管是一般所謂好人或是壞人如何自處的問題---
如果是好人,心態的問題可能是孤獨,一說「高處不勝寒」,高不高或許是不知道,但別人都不知道你在堅持什麼?是為老師說「沒有所謂的好人」嗎?
面對他人,需要菩薩的慈悲心(修菩薩道)去面對,或者忍著不堪的感覺,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如果是曾經做過錯事的人(誰可以丟石頭?聖經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心態的問題可能是好死不如賴活著,抑或別人做我們為何不做,然而做都做了反正以前也做過,能過了自己這一關,再沒有什麼能不能?可不可?
(看人過路口)回到成人的部份,人情事故的更是難免,間接承擔了別人的過錯,無法輕易的自外或切割,例如父母親、兄弟姊妹的作為。在人情上,「胳臂往內彎」袒護自己人,可以理解,但袒護自己人的錯,抑或要自己人袒護自己的錯,我個人認為又是另外一回事,不應該混為一談。我認為袒護自己人是人之常情,但不應該沒了對錯(是非)。因為是自己人,願意多給機會與耐心去認識對錯,也願意平心靜氣去接受自己人對自己的指正,然後補正。

(下一個路口)但若是自己人不願意認錯或更正,那又該如何自處?
大概是要自己把看待自己人,當做是看待他人(陌生人)般,選擇不看(漠視)或是"冷眼"以對,而如此久而久之對彼此的關係並不算健康,間接的自己也受影響,變得越來越灰色。
有句話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逭)",借這句話程度上我再減些,意思是像我在看待身心障礙的朋友們時,會以上帝的其他安排去理解,對於命運的坎坷也是,但是對於人們做的事做的選擇,則沒有太多的理由或空間好分說,總有一百一千的理由說不,但相較那些沒有選擇的人,這些理由都是自己的藉口,躲進灰色的世界。

(往回看路口)尷尬的是~人們多半喜歡當好人,即便自己或許並不是,或曾經做過不好(對)的事,毫無疑問自動選擇忽視或者遺忘,總習慣保持自己是個好人的狀態。例如:88風災發生後的那些政府官員,立刻就遺忘了為何第一時間沒有動員,只會強調自己做了哪些,決口不提自己沒做的,即使面對記者的提問,也是實問虛答臉不紅氣不喘,隔幾天還在電視廣告說國軍軍愛民民敬軍...這話題到此。

(路口想一想)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我覺得人只要做到對自己忠實就可以了,做過的錯事就不要再做,該對人道歉的有適當的時機就趕快做,即便只是一句話,也是對別人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在成人的世界裡,太多沒有的交代難免灰色,但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因為灰色而沒有了是與非,如果在選擇的路口有自己的理由沒選擇對的路,也應該要自己清楚認知自己的作為,下次同樣的路口,可以(該)有不同的抉擇。佛家說「當下」,我的哲學老師說「忠恕之道」孔夫子指的也是,在每一個第一時間觀照自己的心做下選擇,金剛經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藏法數解為無上清淨的心。

成人的灰色世界,不必害怕犯錯,因為有願意改進改過的心,可以不必用太多或絕對的是非價值觀自我設限,但是不斷向著道向善直到人生終點,與大家共勉...

後記:聰明的看倌可能有點出來一個重要的問題?誰來決定或誰會知道所謂的對錯、論斷是非?我想問的人問得很對,但我個人比較偏向佛教的說法,因為世尊(佛)說「吾有正法眼藏」,也就是對你或我,皆稱不上有正法眼藏的覺者,也因為沒有正法眼藏,因此凡事會提醒自己保持開放的心,不被自己的自我所牽絆,之後剩下的則是"等待"---我個人的心得與形容詞,等待佛洛依德說自我之外、本我、超我的訊號,或說要自己跳出圈外來看事情(蘇軾-定風波)的一種功夫或練習。廢話~沒錯,有點自我否定般的白痴,正因為自我的根深蒂固,沒有相當於"滅我"的練習,是不容易跳出自我的框框的。...雖然如此離正法眼藏仍有一段距離。

沒有留言: